罗元贞曾为毛泽东改诗

特设专栏 2024.09.04 205 0

作者:苏永祁

  先祖父苏局仙先生生前对各地友人写来的信函、诗文甚为珍视,细心集聚在一起,夹藏于装订好的旧报纸里,并题名“碎金”。最近我在整理这些资料时,看到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先生的多件文墨,其中有罗先生于1979年底给祖父寄来一封毛泽东给他的复信(复印件),全文如下:元贞先生:

  一月一日来信收到,感谢你的好意。此复。顺颂教祺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

  关于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,罗先生是这样介绍的:1952年元旦,我致函毛主席贺年,并表示感谢中共推倒“三山”,建立新中国。顺笔建议将诗句“金沙浪拍云岩暖”,改为“金沙水拍云崖暖”。不料1月9日,毛主席即亲笔回信,全家大喜,珍藏箧内。

  今天,我们从毛泽东的这页手札中,可以看出在新中国成立不久,日理万机之时,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袖的毛泽东是那么重视群众来信,虚怀若谷,善于倾听各种意见,还要亲自握笔作复,真心体现了“礼贤下士”,也呈现了当时下情快速上达,群众来信可以直通高层的良好风气。后来出版的七律《长征》中也确实改成了为“金沙水拍云崖暖”。

  罗元贞先生,1906年生,字季甫,别号远征、难老,广东兴宁人。1929年就读许德珩主办的社会学院,曾参加第三国际之红色国际互济会。193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。1938年毕业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文学院、长春大学文学院、东北师范大学、山西大学等。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、中国古代史、日语等的教学与研究。

 

原刊《世纪》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毛选》:人在什么时候会大彻大悟?

    历史的大逻辑,迫使我们,从个人小世界中走出来,看到更大的图景,背负更大的使命,从而带来集体的觉悟。老一辈革命家,走上革命的道路,大的背景是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,像南京照相馆所描述的一样,普通人连猪狗都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8.26 0 157
  • 《为人民服务》的写作背景

    1944年9月5日,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,因炭窑崩塌而牺牲。1944年9月8日,中央警备团举行追悼张思德大会,毛泽东亲临追悼会并作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8.26 0 94
  • 毛主席一生并不排斥佛教,55年主席阐明缘由:佛教与我党有共同点

    毛主席说道:“佛教的核心教旨是普度众生,本质上是为了让穷苦人民获得更好的物资和精神生活,事实上,佛教和我党是有共同点的,我党也是替穷人说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8.23 0 136
  • 毛主席人生札记 04

    人问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对毛泽东诗词有何感受? 俞脱口道: "前不见古人, 后不见来者。诗言志, 任何诗人都离不开个人的出身环境、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8.20 0 280
  • 毛主席人生札记 03

    红笔圈牢1930年12月27日晚,毛泽东令战士检查行装,准备撤回小布。此为第二次弃离源头,前两天,红军开至源头,摆好阵势,仗未打,即行撤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7.27 0 521
  • 毛主席人生札记 02

    毛泽东平生无太多特殊嗜好,惟喜吸烟与喝茶。一天喝茶很多,喝一二瓶开水属"家常便饭"。其喝茶有自己的茶杯,非厂家特制,...
    特设专栏 2025.07.25 0 1010
发布评论